古巷、古桥、古树 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姿
古巷、古桥、古树 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姿
古巷、古桥、古树 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姿扬子晚报网7月3日讯 (通讯员 袁开建 王晓荣 记者 王国柱)赤日炎炎,走进兴化市戴南镇刁良村曲径通幽的古巷,阵阵(zhènzhèn)“穿巷风”徐徐吹来(lái)。那墙壁上清廉、励志、诚信、孝道、文明的风俗画,给人以启发;那农家门前(ménqián)的绿树、鲜花(xiānhuā),散发出淡淡的清香。
村党总支书记(shūjì)王俊岳介绍,现在的刁良村由原刁家(diāojiā)和(hé)小良两个村合并而成。相传明朝(míngcháo)洪武年间就有(yǒu)刁家自然村,距今约有近700年历史,不但留下了“地藏寺”“仙鹤地”等美好传说,还留下不少古巷、古树、古桥,村里充分利用这些“三古”资源,做活乡村振兴新文章。
由于(yóuyú)年代久远,不少古巷道路面破损严重,村里(cūnlǐ)按照“修旧如旧”的(de)方式(fāngshì)进行了整修。铺设青石板古巷9条, 新修透水(tòushuǐ)混凝土路8条。捧着早饭碗的77岁的夏桂凤奶奶笑呵呵地说,以前这个巷子里,下到雨低洼处“能养鱼”,现在村里将巷子修好了,随便下多大雨,雨一停水就没了。
在村中心河的南侧,有一处古色古香的仿古砖桥(qiáo),坐在这里拉家常几位老人说,这座桥起码有上百年历史(lìshǐ)。先是(shì)“走一步、摇三摇”的木头桥,后是只有两块水泥板“行人不能交汇”的桥,前年一位在外打拼的能人,捐资(juānzī)10多万元建起了(le)这座砖桥,每逢过年村里都挂上红灯笼。在刁良村,10多座桥梁各具造型,与周围环境融入一体。
村里以此(yǐcǐ)桥为起点,因地制宜打造老百姓的(de)“水乡会客厅”。古色古香亭角,倒映在一河清水之中(zhīzhōng);曲折迂回的栈道(zhàndào),成为老百姓的“水上长廊”;造型各异的码头,不时传来阵阵笑声。每年的清明时节,都(dōu)有100多条会船、50多条龙舟云集在这里精彩表演比赛,锣鼓喧天,千浆万篙,浪花飞溅,煞是壮观,观赏人数逾万名。
一座具有(jùyǒu)乡村特色的农家“门楼”前,矗立着两棵古树,一棵(yīkē)是具有近200年树龄的红枣树(zǎoshù);一棵是具有50多年树龄的梨树......尽管夏阳高照,走进这个“古树植物园”却是绿树成荫(lǜshùchéngyīn)、凉风习习。
一座古色古香的(de)曲桥旁,两棵50年以上树龄的楝树盛开着紫红色的花朵(huāduǒ),与园内的百年银杏、榉树、榕树(róngshù)、香樟、国槐树连成一道绿色的风景。王俊岳介绍,村里有13棵百年以上的铁榆树,其他还有腊梅、红梅、红枫(hóngfēng)、黑松、映山红等30多个品种的树木。为保护这些古树,村里统一制作了“身份证(shēnfènzhèng)”——保护标牌,上面写着品种、树龄特征(tèzhēng)、习性等,明确规定禁止毁坏、砍伐。
扬子晚报网7月3日讯 (通讯员 袁开建 王晓荣 记者 王国柱)赤日炎炎,走进兴化市戴南镇刁良村曲径通幽的古巷,阵阵(zhènzhèn)“穿巷风”徐徐吹来(lái)。那墙壁上清廉、励志、诚信、孝道、文明的风俗画,给人以启发;那农家门前(ménqián)的绿树、鲜花(xiānhuā),散发出淡淡的清香。
村党总支书记(shūjì)王俊岳介绍,现在的刁良村由原刁家(diāojiā)和(hé)小良两个村合并而成。相传明朝(míngcháo)洪武年间就有(yǒu)刁家自然村,距今约有近700年历史,不但留下了“地藏寺”“仙鹤地”等美好传说,还留下不少古巷、古树、古桥,村里充分利用这些“三古”资源,做活乡村振兴新文章。
由于(yóuyú)年代久远,不少古巷道路面破损严重,村里(cūnlǐ)按照“修旧如旧”的(de)方式(fāngshì)进行了整修。铺设青石板古巷9条, 新修透水(tòushuǐ)混凝土路8条。捧着早饭碗的77岁的夏桂凤奶奶笑呵呵地说,以前这个巷子里,下到雨低洼处“能养鱼”,现在村里将巷子修好了,随便下多大雨,雨一停水就没了。
在村中心河的南侧,有一处古色古香的仿古砖桥(qiáo),坐在这里拉家常几位老人说,这座桥起码有上百年历史(lìshǐ)。先是(shì)“走一步、摇三摇”的木头桥,后是只有两块水泥板“行人不能交汇”的桥,前年一位在外打拼的能人,捐资(juānzī)10多万元建起了(le)这座砖桥,每逢过年村里都挂上红灯笼。在刁良村,10多座桥梁各具造型,与周围环境融入一体。
村里以此(yǐcǐ)桥为起点,因地制宜打造老百姓的(de)“水乡会客厅”。古色古香亭角,倒映在一河清水之中(zhīzhōng);曲折迂回的栈道(zhàndào),成为老百姓的“水上长廊”;造型各异的码头,不时传来阵阵笑声。每年的清明时节,都(dōu)有100多条会船、50多条龙舟云集在这里精彩表演比赛,锣鼓喧天,千浆万篙,浪花飞溅,煞是壮观,观赏人数逾万名。
一座具有(jùyǒu)乡村特色的农家“门楼”前,矗立着两棵古树,一棵(yīkē)是具有近200年树龄的红枣树(zǎoshù);一棵是具有50多年树龄的梨树......尽管夏阳高照,走进这个“古树植物园”却是绿树成荫(lǜshùchéngyīn)、凉风习习。
一座古色古香的(de)曲桥旁,两棵50年以上树龄的楝树盛开着紫红色的花朵(huāduǒ),与园内的百年银杏、榉树、榕树(róngshù)、香樟、国槐树连成一道绿色的风景。王俊岳介绍,村里有13棵百年以上的铁榆树,其他还有腊梅、红梅、红枫(hóngfēng)、黑松、映山红等30多个品种的树木。为保护这些古树,村里统一制作了“身份证(shēnfènzhèng)”——保护标牌,上面写着品种、树龄特征(tèzhēng)、习性等,明确规定禁止毁坏、砍伐。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